基本原理
短程分子蒸餾設備的蒸餾是一種在高真空(<10Pa)條件下,在加熱麵上被蒸發的分子經過盡可能短的距離到達冷凝麵進行冷凝,從而實現液-液分離的蒸餾過程。當加熱麵與冷凝麵的距離小於或等於操作真空和溫度下的被蒸發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時,該蒸餾過程也被稱為分子蒸餾。它具有蒸餾溫度低、蒸餾真空度高、受熱時間短、分離程度高等優點,是一種較新的尚未廣泛運用於工業化生產的分離技術。
物料從上法蘭蓋進入短程分子蒸餾設備,通過轉子上的分配盤將物料連續均勻的分布到垂直的筒體加熱麵上,物料靠重力下降的同時,被旋轉的刮膜裝置在加熱麵強製形成薄的湍流狀液膜。
被蒸發的分子經過很短的距離到達內置冷凝器並冷凝下來,通過蒸發器底部的出料口排出,重組份進入短程分子蒸餾設備的殘渣收集槽並從側麵的出口排出。
其蒸餾過程分以下幾個步驟:
物料在加熱麵上形成液膜——分子在液膜表麵上蒸發——被蒸發的分子從加熱麵向冷凝麵運動——被蒸發的分子在冷凝麵上冷凝——蒸餾物和殘留物的收集排放。
性能特點
◆真空度高、蒸餾溫度低:工作真空:0.1Pa~10 Pa。
◆傳熱係數大、蒸發效率高:旋轉的刮膜裝置將物料在蒸發筒體內表麵刮成均勻的薄膜,有效降低了熱阻,在高的真空度下,使得易蒸發物質從物料中蒸餾分離出來;由於筒體內表麵與刮膜器之間的液膜處於劇烈的湍動狀態,物料中的不同組份傳遞以及與加熱夾套內的加熱介質的熱量傳遞都非常高效;此外,由於筒體內表麵的高光潔度以及刮膜器的不停運動,使得加熱麵不容易結焦、結垢,也有助於增大總傳熱係數,提高蒸發效率。
◆受熱時間短:進入短程分子蒸餾設備的物料由分配盤均勻分布到垂直的加熱麵上,在重力和刮膜器的雙重作用下沿長度有限的加熱麵呈螺旋下轉,在蒸發器內的停留時間很短,一般為幾秒~幾十秒(平均停留時間與加熱麵長度、刮膜器的形式及物料的特性、膜厚等參數相關)。此外,DZ係列短程分子蒸餾設備的“無死角”設計,避免了物料在分配盤、加熱麵和刮膜係統等部位堆積,減少了熱敏性物質的熱聚合和熱分解。